Lana

La bleu est une couleur chaude
“let the danger of that be to ourselves.”

也谈高考作文

今日不免怀旧,而迫不及待看到网络媒体公布的一道道“作文题”,却又无语凝噎。

作为一个江苏人,对江苏的作文命题一直以来还是十分欣赏的,为什么呢?因为有“情”亦有“理”,这也与作文的考察目标息息相关,无论记叙文或是议论文,考生总要以“情”或以“理”动人。(这个“人”尤指审卷老师)

“情”是亲情、友情、爱情,是“家事国事天下事”的情;“理”是抽丝剥茧、深刻洞察、多元思辨的“理”。

两年前的5月,教研室老师为当时高三的我和我的同学做讲座,印象很深的一点是,老师和我们说,“高考作文是一篇‘正常’的文章吗?它不是,因为你们不自由,因为在这短短的时间里,你们要‘凑满’800字,要被迫要向我们展示一些东西。但是我们希望能从你们这篇‘不正常’的文章里看到一些让我们惊喜的东西。”

这个“惊喜的东西”是什么?在今天的我看来,就是一群不成熟的、甚至未成年的孩子,他们对这个世界、对自己周围一切事物,带着温度的呈现、带着深度的思考;这就是“情”和“理”,它们应当是一个18岁(或未满18岁)的高中生最真实的表达。

也正因为如此,虽然高考作文是考生们带着镣铐跳的一支舞,我有幸看到了无数前辈们精妙动人的写作,如《风沙渡》,如《忧与爱》,如《智慧是一间寂寞空屋》。

引用骆冬青老师对2011年满分作文《拒绝平庸(风沙渡)》的评论,“我认为这篇文章最大的优点,恰恰是现在高考作文中最缺少的,那就是要有自己,要有切己的感受,要关注生活。这样才能写得好,现在太多的高考作文空话太多,虽然辞藻华丽,但假大空,没有真性情的流露。”

高考作文,永远应当鼓励考生说真话、抒真情。





PS:真心很喜欢《风沙渡》这篇文章,很感谢当年在考场上写出它的那位江苏学长,这篇文章甚至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我的生活态度。感兴趣的同学可搜一搜阅读。

评论
热度(27)

© Lana | Powered by LOFTER